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越來越多的非洲大象不長牙

“沒價值的大象”成為內戰幸存者
一群大象在非洲國家莫桑比克的戈隆戈薩國家公園里漫步。和其他非洲象不同,這群大象中無論公母,許多都沒長獠牙,或者只長了很小的兩顆。那是長達17年的莫桑比克內戰留給這個種群的集體印記。內戰期間,戈隆戈薩保護區90%的大象被屠殺,數量從4000多頭降到了三位數。象牙流向市場,換來的資金被投入戰爭,象肉則供戰士食用。一些沒有獠牙的大象,因“沒有價值”,成為浩劫的幸存者。
莫桑比克前腳剛脫離殖民時代,后腳就陷入了動亂。1975年該國獨立后,執政黨與反對派隨即爆發沖突,

國家陷入內戰的深淵,直到1992年才宣告停戰。
然而,大象沒有隨著戰爭結束而停止流血。貧困和動蕩常年困擾著這個國家,偷獵活動依然猖獗。
2018年4月,莫桑比克警方在首都馬普托的港口截獲了從434頭大象身上割下的3。5噸象牙,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象牙走私案之一。“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組織警告稱,再不阻止偷獵,大象將很快滅絕。
同年7月,慈善組織“無國界大象”在博茨瓦納國家公園里發現了90具大象尸體。“自從開展調查以來,我們每天都在清點大象的尸體。”組織負責人邁克·蔡斯告訴英國《電訊報》,“這是非洲最嚴重的偷獵事件之一。”
瘋狂的偷獵行為使象群悄然發生了變化。“在亞洲象中,公象有獠牙,母象沒獠牙;在非洲象中,
公象和母象都有獠牙。”《不列顛百科全書》如此介紹象牙。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非洲母象變得像亞洲母象一樣,不長獠牙。
偷獵讓生存劣勢變優勢
“不長象牙的現象如此普遍,說明了一個事實:猖獗的偷獵活動不只將某些個體從種群中抹去,還能對整個種群造成深遠影響。”美國動物學家瑞安·朗表示。
在自然選擇中,只有2%至4%的非洲母象不長象牙。然而,偷獵行為硬是將它們的這一劣勢扭轉成生物學上的優勢——不長象牙的母象更有希望從獵槍下幸存,并把這個特征遺傳給后代。
變化并不局限于莫桑比克,在偷獵猖獗的其他國家,大象發生了相似的改變。本世紀初研究者對南非阿多大象國家公園進行的調查發現,
當地174只母象中不長獠牙的比例高達98%。
偷獵不僅使有獠牙的大象越來越少,也使象牙尺寸“縮水”。根據美國杜克大學和肯尼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的研究,在偷獵重災區肯尼亞南部,2005至2013年間記載的象牙比1966至1968年間(即非洲大規模偷獵開始之前)的象牙小得多;從偷獵者的天羅地網中幸存下來的大象,公象獠牙平均縮小了五分之一,母象獠牙縮小了三分之一。
供職于坦桑尼亞南部大象研究項目的約瑟芬·史密特指出,遺傳可以決定象牙的尺寸。
根據《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記載,象牙作為大象的獠牙,用于防衛、進攻、挖掘、剝樹皮等。在打斗中,象牙可以保護脆弱的象鼻;在干旱季節,大象依靠獠牙在干涸的河床上挖洞取水。
盡管尚未有科學家將有牙與無牙的大象進行全面對比,但史密特認為,沒有獠牙的大象也找到了生存之道。
對于大象改變行為模式,瑞安·朗不怎么樂觀。“大象是生態系統中的關鍵,它們能為其他物種創造棲息地,許多低等動物非常依賴它們。比如,某些蜥蜴喜歡在大象啃過或撞倒的樹上安家。”他警告稱,如果大象的行為發生變化,整個生態系統會隨之改變。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qingchun/37430.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