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正當她站在那里發呆的時候,售貨員對她說,小姑娘,你的亞麻色的頭發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綠色的頭花,肯定美極了。她看到價簽上寫著十六美元,就說我買不起,還是不試了。但這個時候售貨員已經把頭花戴在了她的頭上。
售貨員拿起鏡子讓她看看自己。當這個姑娘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時,突然驚呆了,她從來沒看到過自己這個樣子,她覺得這一朵頭花使她變得像天使一樣容光煥發!
她不再遲疑,掏出錢來買下了這朵頭花。她的內心無比陶醉、無比激動,
她不知不覺就跑到了小鎮最中間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給她的都是驚訝的目光,她聽到人們在議論說,沒想到這個鎮子上還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誰家的孩子呢?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歡的那個男孩,那個男孩竟然叫住她說: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榮幸地請你做我圣誕舞會的舞伴?
這個女孩子簡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這四塊錢回去再給自己買點東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飄飄然地回到了小店。
剛一進門,那個老紳士就微笑著對她說,
這個故事結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
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經說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國家大事嗎?不能。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樣的區別?《論語》中對于“勇敢”有怎樣的詮釋?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對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別在乎。
孔夫子曾經調侃說,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這個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到那時還能跟隨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聽到這個話非常得意。結果老師后面還有一句話說,我之所以這么說,就是因為子路這個人除了勇敢,別的什么都沒有。(《論語·公冶長》)“好勇”是子路的特點,但他的勇敢又缺少點內涵。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問老師說:“君子尚勇乎”?君子應不應該崇尚勇敢呢?
孔子對他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意思是說,君子崇尚勇敢并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我們想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戶,甚至越貨殺人,你能說他不勇敢嗎?但是這種沒有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那么這個“義”、“道義”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種內心的約制。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一個人內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
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
后來蘇軾在《留侯論》中也曾經論述過勇敢,他把那種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說: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
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者有一種“過人之節”,他們能夠忍受像韓信那樣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輔佐劉邦決勝千里、掃平天下那樣的大業。他不會像平常人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
所謂“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做一個有修養的道德君子,不去冒犯別人,但當別人沒有任何緣由地時常冒犯你,你能做到不怒嗎?
我們經常看到的是這種情況:
比如一個人在星期一莫名其妙地遭了一頓暴打,他星期二就開始向各個朋友復述這件事,到星期三的時候,他已經郁悶得不想出去見人了,到星期四的時候就開始找碴兒跟家人吵架了……
其實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你每復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頓,意味著事情過去之后,你每天還在繼續挨打。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宋人的筆記中記載過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蘇軾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
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
蘇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
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lizhi/rensheng/37479.html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宋人的筆記中記載過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蘇軾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
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
蘇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
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https://www.201980.com/lizhi/rensheng/3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