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總持著一副等待的姿態禪定一方,水則以飽滿的尋覓激情繞山沖谷,奔流不息。我做不到有山一樣的沉著,但可以有一滴水的情懷,流動在一條條可以流動的道上,尋覓著一個個日子,一處處的風景。
那一天,不必要說具體的哪一天,因為我看著流動的水是今天也是昨天,是當下,可又隨之即失,一切都在流動,就說那天也一樣流到了我當下的筆尖。記得那一天,我到了被奉為靈山之名的大山前,股股清風夾雜著禾嗅裹襲而來,感覺支起我這一幅皮囊的骨架被吹軟、被浸化,自己成了寺前池里蓮蓬上的一滴水珠,
一尊天地造化的彌勒佛端莊而坐,碧綠披袈,衣褶梯田,擁抱古寺,臂挽靈山村。一切在自然的秩序中用自己的方式主持起隨緣而來的天地道場。剛滴下的水珠,這里映入視野的一切都是新的,殿宇新、池塘新、草木新,就是氣息也一樣新。朋友輕輕一拔動,這滴水珠滴到了土里,我,就在這清新泥土里嗅到了遠古的氣息。朋友沒有把我帶入殿堂,而把我引到寺院菜園邊,去領略陳列在邊上大石槽、大柱礎,還有斷柱殘碑。水珠的情懷,左右逢源,一塊塊細讀,一塊塊流連,慢慢地移動到大石槽邊駐足。我在尋找,用盡靈力尋找一段話或一個詞與它們對話。四處搜刮,看見有沙彌在菜園里種菜,
靈山以億年的等待,從洪荒之始,歷盡無數的水火、地殼之變,修成后人所見的彌勒之形,禪定于此,沉睡般地等待著金罄木魚來喚醒。可這一切遲遲才來,直到唐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才等來了佛家弟子開山建寺。佛法醒世,億年的靈山這一清醒靈力大發,廣結善緣,寺院隨緣風生水起,形成叢林格局。亙古傳音中,鼎盛時期靈山大彌勒攬抱寺院殿堂36座之多,
看著柱礎與斷柱,我說:躺下了,歇下吧,雖沒有回到從前的可能,你,不再是一塊懵懂未琢的石。你,擎舉過高高的殿宇,等待過許多僧人與香客,熏過香火,聽過經聲,又經歷了兵火的考驗,還用幾百年的閉關修行,已經成了一塊塊智慧之石。在與你對話中,你開示了我,不管是在哪,等待就是修行,
一滴水的靈力相當有限,只能是剎那間的閃現,我如石槽開口,有語無聲地表述完,又跟隨著朋友去拜訪這寺院多年等待而來的當下住持。滴水靈力散失,我又成了我,
我看靈山村有炊煙冒起,寺院也打板叫午餐了。看池塘荷葉,沒有了水珠,一種戀戀不舍與等待的感覺同時而起,我等待下一次再來,等待著再一次滴水成珠,輕輕落在清蓮之上。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qingchun/3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