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低姿態有高見識

在一場心理學實驗中,多數受測的青年學者將自己置于世界中心,而少部分未將自己的位置標于中心的人,他們的想法發人深省。
少年心事當拿云。作為壯志凌云的青年,認為自己處于世界中心,原也無可厚非。但若有一日,他們發現自己的真實位置是山腰或山腳,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會不會從此心如已灰之木?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只有看清楚一件事物在空間和時間上是多么渺小,才能不患得患失、或喜或悲,才會坦然接受自己在這世上的真實位置。
《射雕英雄傳》的結尾,橫掃歐亞的成吉思汗至死也未想明白,

到底怎樣才算是英雄?是屠戮千城,血流成河,還是僅僅護一方百姓安寧?我認為,我們并不是來占有這個世界的——事實上,我們并不能占有什么。所有的“擁有”,如夢幻泡影一瞬即逝。我們走時,應感到這個世界因為自己變得更好了一點,留下的不只是“檻外一個土饅頭”。
有一些青年,曲解“萬物皆備于我”,固執地躺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迷夢中不肯醒來。其實他們知道這句話,便應該懂得知足感恩,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做到了以上幾點,才會發現原來依照自己的本心處于這個世界,依照自己的想法而活,比起盲目地向眾人認為的山頂攀登,實在瀟灑得多。
認為自己處于世界中心的人們,
往往或因誤會平凡的事不是奉獻,或認為世界應該為自己服務,不肯擁有也無法擁有豁達的境界。殊不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世界正是由千千萬萬個平凡的事件組成的,也是由一個個愿意奉獻的人不斷拓展的。
不僅個人,人類歷史也是在逐漸將人類從盲目自大地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這個思想中解放而得到發展的。的確,知識越多,越明白自己的無知:哥白尼將歐洲從“日心說”中解放,達爾文又確認了人類與其他物種相同的起源,證明人類不是神選之物。人類便是在逐漸遠離世界“中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的過程中不斷發展進步。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令我驚奇的不是這世界如何存在,
而是它竟然存在。”我們也應讓自己從“世界為我而設”中走出,知足地感受這個美好的世界,拓展它美好的邊界。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qingchun/38603.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