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節來臨,便巴巴地等著享用婆婆包裹的粽子。
知道我愛吃,婆婆總千方百計的托人從怡保把粽子捎來給我。每每接過那一大串沉甸甸的粽子,我覺得我的心也是沉甸甸的,滿滿的都是溫暖的愛。
剝開綠色的粽葉,展現在眼前那長方形的粽子,好似一個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粽子里的豬肉潤腴柔嫩,栗子人口即化,而蝦米、魷魚、冬菇的香,全都深深地鉆進了糯米里,嘗過者莫不交口贊譽。然而,我覺得婆婆的粽子令人齒頰留香的,是那別具風味的糯米:粒粒分明,晶瑩剔透,看似結實,人口輕軟如風。
年輕時,精力旺盛的婆婆一口氣往往可以包上百多個粽子,由洗粽葉曬粽葉、切佐料腌佐料、裹粽子蒸粽子、守炭火添炭火,都是她一個人獨力支撐。最苦的是:沒有浸水的糯米很難熟,必須連續不斷的煮上九小時,少了一時半刻都不行。所以,包粽子是家里的一樁大事,端午節一來,家里“百業俱廢”,獨飄粽香。
今年,婆婆邁入八十歲大關了,依然堅持自包粽子。我勸她:
“糯米先浸浸水,蒸個三、四小時便熟了,不必那么辛苦。”
“浸水?怎行!”婆婆不假思索地應道:“浸過了水,
目不識丁的婆婆,在包粽子這一碼事上,堅守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大原則。她不休不眠,蹲在炭火前,加炭、扇風,苦苦的守上九個小時。等粽子獨特濃郁的香味從鍋子里飄出來,她皺紋滿布的臉,才綻放出滿足的笑。
實際上,人世間任何臻于圓滿的藝術,也都容不得偷工減料。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shenghuo/3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