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我說某個人多么優秀多么出色,我可能還不感興趣,但說到她有個不一樣的特質我會感興趣。因為這些才是可以學習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是個家庭主婦,人到中年才開始寫作,每天都寫,從未停下來過。家里四個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寫作,也不認為自己寫得多好。她說:“生活瑣瑣碎碎,寫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對自己的寫作有個定量,強迫自己完成。這和年齡增長有關。人們變得強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寫作的是每天步行五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沒有辦法走那么多,我必須在其他時間把它補回來。
她是不是得諾貝爾獎我不關心,在這之前我也沒看過她的作品,但我真的為她的好習慣喝彩。
村上春樹年過半百,每天都在長跑,從未間斷過。他只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耐力。他說,跑步時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思考,可以聽音樂,可以漫無目的地放松,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我不認為自己喜歡村上的書,但我倒是欣賞他的方式。到一定年齡,才知道人真的需要堅持點什么來“對抗”生活的無能為力。
沒有人天生是奇才,只是他們一定有個好習慣讓他們看起來不那么失敗。他們有自己對抗世界的方式,
著名作家卡夫卡當了一輩子公司小職員,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作家,卡夫卡沒當這個職員,也許寫得更多,但也可能寫得更少,無所成就。所以,你處于什么位置,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種個人的品牌。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個人。卡夫卡只是安安分分當個小職員,業余做點喜歡的事,互不干擾,他不抱怨不糾結,不整天怨天尤人,不會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
再說一件不起眼的事,我的一位友人說她父親看上去特別年輕,為什么?每天飯后散步時帶上一把熟花生米,幾十年都這樣。花生米,這么簡單,但你試試每天吃,把枯燥的事重復一千遍試試吧。
前幾天,有朋友推薦我看譚元元的芭蕾舞視頻,她說她每天早上起來時就要看這么一段,享受毛孔被喚醒的感覺,譚元元的名氣我不太了解,但我記住了她某次訪談中的一段話:“比如你一個星期休息兩天,但你如果超過兩天,第三天你就會覺得什么東西不對勁了。每天訓練,肌肉對于你的動作產生記憶,形成自然反應。一旦你停下來,這種肌肉反應馬上就減弱了。所以舞蹈最辛苦的不是動作,是日復一日,重復做著已經做過無數次的動作。僅此而已。”
(文/沫沫)
所屬專題:生活等待習慣挫折今生愛情終點創業一個人努力心態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rensheng/3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