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小,記憶保存的時間就越短。我們必須不斷激活他們的回憶,才能讓他們的記憶維持的時間更長。然而,兩歲以前的兒童沒有足夠的詞匯可以描述記憶。
非語言的記憶模式失效
7歲左右,關于童年最早的回憶開始模糊。7歲之前,兒童能夠喚起60%的3歲之前形成的記憶。而到了八九歲時,兒童只能喚起40%的3歲之前形成的記憶。
成年后,當我們回憶童年時,仿佛撞到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我們仍然能夠記起校園長椅上的時光和無憂無慮的假期,但卻怎么也想不起來3歲之前發生的事情了。英國心理學家卡洛琳·米勒早在20年前就發現,
我們直覺上認為,孩子太小,無法形成真正的記憶。然而,曼海姆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胡迪哲·波卻持另一種意見,他的看法還沒有廣為人知:“孩子們很早就有記憶能力了,他們能記得過去發生的事情。”美國艾默里大學心理學家羅畢恩·菲伍什曾做過一項實驗,詢問2歲半到3歲的小孩過去發生的事情,結果證明這些孩子甚至可以描述出往事的細節,
隨著孩子成長,大腦中似乎突然出現了某些變化。“突然,他們就想不起來特別早的事情了。”波教授說。亞特蘭大大學研究員帕特里夏·鮑埃和瑪麗娜·拉克娜在一項研究中讓3歲到3歲半的孩子回憶幾件與母親之間發生的故事。幾年之后,她們回訪了這些家庭,并讓孩子們再次回憶之前敘述的故事。這些5到7歲的孩子雖然仍然可以回憶起60%的內容,但是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圖片、手勢以及情緒描述表達出來的。3歲以后,他們開始越來越多地用詞匯和話語片段來形成記憶。所以,以前非語言的記憶模式就漸漸失效了。記憶模式的轉變,導致他們3歲以前用非語言模式搭建的記憶逐漸模糊。
盡管我們對于幼年的記憶漸漸模糊,但是1歲以前的經歷有時仍然可以影響我們的人生,尤其是1歲以前遭受的精神創傷或是恐懼。“我們知道那時發生了一些事情,但是我們表達不出來,因為我們找不到適合描述這些事情的詞匯。”波教授說。
隨著成長過程中的語言學習和其他能力的培養,大腦的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出生到2歲的這兩年間,大腦細胞之間建立聯結的速度非常快。神經科學研究證明,一些負責記憶自己人生軌跡的大腦組織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發生在童年時期,甚至還發生在成年早期。記憶以具體的神經網絡的形式存儲在大腦中。
童年時期,大量神經生長。神經形成也是遺忘童年往事的原因之一。加拿大和日本的研究員做過一項動物實驗,他們干擾老鼠海馬體內的新神經細胞生長。他們發現,當他們刺激動物的神經形成時,動物就更容易遺忘痛苦。然而,當他們阻礙動物的神經形成時,動物對痛苦的記憶就更加長久。顯然,海馬體內新神經的形成阻礙了原先的神經網絡的激活。因此,一些記憶就漸漸消逝了。
跟孩子講講他的童年
隨著語言習得和大腦神經聯結變得密集,一些認知圖式在2歲到4歲期間開始形成,
人的自我意識基本都在兩歲時形成。即便如此,一些人記不清六七歲以前的事情,
波教授認為,大多數家長都能自發地鍛煉孩子們的記憶能力:“晚上,您會跟孩子們談談他們一天中發生的事情,并讓他們講講哪些事情比較特別。您幫助他們回憶這些特殊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事件之間的因果和邏輯關系。孩子們就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記憶片段,這種鍛煉對他們今后重新回憶事件非常有用。”
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口語表達模式。正因如此,歐洲人可以比亞洲人回憶起更早的童年往事。新西蘭毛利人能夠回憶起很早之前的童年往事,因為毛利族的母親們花很多時間與孩子們回憶他們以前發生的事情。
那么,為什么有人可以講述他們兩歲以前發生的事呢?“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通過大人們講述的趣聞,或是當時的照片、錄像構建了事件的框架,但那不是真正的記憶。”波教授解釋道。有個小技巧可以區分什么是真正的記憶,“問問自己:我對這件事情的回憶是我親眼所見,并有足夠的細節做支撐嗎?如果是,那么這件事情就更可能是真正的記憶。而如果這件事的記憶更像是從外部資料或他人講述中獲取的,那么就不是真正的記憶。”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qingchun/39739.html
波教授認為,大多數家長都能自發地鍛煉孩子們的記憶能力:“晚上,您會跟孩子們談談他們一天中發生的事情,并讓他們講講哪些事情比較特別。您幫助他們回憶這些特殊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事件之間的因果和邏輯關系。孩子們就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記憶片段,這種鍛煉對他們今后重新回憶事件非常有用。”
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口語表達模式。正因如此,歐洲人可以比亞洲人回憶起更早的童年往事。新西蘭毛利人能夠回憶起很早之前的童年往事,因為毛利族的母親們花很多時間與孩子們回憶他們以前發生的事情。
那么,為什么有人可以講述他們兩歲以前發生的事呢?“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通過大人們講述的趣聞,或是當時的照片、錄像構建了事件的框架,但那不是真正的記憶。”波教授解釋道。有個小技巧可以區分什么是真正的記憶,“問問自己:我對這件事情的回憶是我親眼所見,并有足夠的細節做支撐嗎?如果是,那么這件事情就更可能是真正的記憶。而如果這件事的記憶更像是從外部資料或他人講述中獲取的,那么就不是真正的記憶。”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qingchun/3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