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懿:敢做自己的膽量,和能做自己的資本
作家李筱懿的勵志感悟文章:敢做自己的膽量,和能做自己的資本
幾年前,我有兩家經常光顧的私藏服裝店,在同一條路上,相隔不過步行五分鐘的距離。
一家店的老闆是個學服裝設計的高冷妹子,對人愛理不理,價格挺貴,很少在店裡,留個同樣話少的小姑娘看店,據說是家裡親戚,一脈相承高貴冷豔,很少主動招呼客人,只冷冰冰報個價格。店堂佈置其實挺有特色,極簡性冷淡派,摒棄一切飽和色塊,一進門就讓人清心寡欲節制得不行,
平心而論,這家店很有特點,但是門可羅雀,我很為店能開多久擔憂,要是關門了,我就少了一間可以挑衣服的私藏,這裡即便貴點,也好過商場裡很多國內外差異巨大天價而莫名的品牌。有一次,中獎般趕上老闆在,作為買過幾件衣服的老客,她也不太好意思完全扮冰雪皇后,
她揚著鮮豔欲滴的紅指甲——這好像是她身上唯一的飽和色,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服裝本來就是個性化的東西,吸引那麼多不相關的人幹嘛。
聽起來也對,不是有個詞叫“饑餓行銷”嗎?可我總是隱隱覺得,“饑餓行銷”是擁有足夠多的支持者之後的擇優選擇,顧客基數不夠再搞“饑餓行銷”,結果就真的餓死了。
我也明白,
只是,這些道理,很多致力於“小而美”產業的女文青起初都聽不進去,在她們心裡,個性壓倒一切,不性格毋寧死。
就像做人一樣。
我憂心忡忡地走出這間店去街角的另一家,兩家店簡直就是南轅北轍的經典案例。
街角的這家店一派活色生香的暖豔,冬天暖氣開到最大,大到讓人誤以為夏日近在眼前,興興頭頭採購春裝新款;夏天冷氣開到最足,足以賣出剛上市的秋裝,還能預售掉產品雜誌上的冬裝新款。老闆招牌一樣穿著店裡的衣服,熟稔地招呼每位顧客,問起家裡的孩子或者狗,不過挑衣服得預約,
這家店的衣服不見得多有個性,很多非常大眾的款式,甚至個別服裝稱得上俗豔,看上去根本賣不掉的樣子,所以,我對老闆最大的好奇心是:那些看上去賣不掉的衣服最終都到哪兒去了?
某個顧客稀少的下午,我捱到店裡最終只剩下我一個客人,指著衣架上我不喜歡的衣服問她:“這些衣服誰會買呢?一點都不好看。”
老闆微笑:“當然有人買啦,你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不喜歡,賣衣服的大忌是自以為是地賣自己喜歡的款式,不考慮顧客的需求,我又不是川久保玲或者王大仁,隨便披塊布都有人買帳覺得時尚,沒有那個資本不能隨便講自我。”
我瞥了眼她的桌子,上面放了本帕科·昂德希爾的《顧客為什麼購買》,這本零售業的聖經我自己看是因為在媒體負責商業廣告運營,我第一次見到一家不大的服裝店店主願意花這麼大心思研究購買心理學,而這些年,我身邊很多樸素的人,給了我很多樸素的驚喜和欽佩。
我忍不住問:“難道衣服不是非常自我的選擇嗎?”
她一邊整理衣架,一邊慢悠悠地答:“衣服和人一樣,既要有敢做自己的膽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資本。不是你覺得自己有個性就有個性,要世界承認你有性格才真是有性格,不然,自我給誰看呢?沒有堅持自我的資本,就老老實實做家普通店,賣點大路貨,逼格不是裝出來的,得真有實力才行。至少現在,我賣不了那麼有個性的衣服,這是我開倒了一家店之後的心聲,不想我第二間店也倒掉。”
三十多歲的老闆,原來二十來歲也開過一家只賣自己喜歡的服裝店,很不幸地倒閉了,現在這個,是她深思熟慮之後的第二家店,生意紅火。
坦率的說,我很清楚,自我與自由都是奢侈品,非常昂貴,需要強大的資本後盾與心理建設,如果沒有,安安穩穩做個普通人,踏踏實實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裝逼擺酷,也是自知之明。
就像這家店的老闆,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以及顧客定位和喜好,到了一定年紀,不再不切實際地任性,倒也生活得周全。
而安穩的普通人,可能意味著要賣自己並不喜歡的衣服,忍受不熱愛的工作,忍耐矛盾重重的婚姻,有些無法脫俗的趣味,不能想走就走的旅行,很多普通人,包括我自己,都想著怎麼打破現狀,做個更好的自我,只是,破局既需要勇氣更需要資本,世界上有太多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希望在平凡的框架裡做出不凡的改變,希望賦予“自我”更多耀眼的光環,只有膽量,沒有資本,越是努力折騰,越是殺傷力大。
既要有敢做自己的膽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資本,的確是生活平順的哲學。
後來,高冷妹子的店開不下去,轉讓給暖豔老闆,成了她更加紅火的第三家店。
或許,就像笛安說的,從一開始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賦其實只夠做個不錯的普通人,然後人就長大了。
”
老闆微笑:“當然有人買啦,你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不喜歡,賣衣服的大忌是自以為是地賣自己喜歡的款式,不考慮顧客的需求,我又不是川久保玲或者王大仁,隨便披塊布都有人買帳覺得時尚,沒有那個資本不能隨便講自我。”
我瞥了眼她的桌子,上面放了本帕科·昂德希爾的《顧客為什麼購買》,這本零售業的聖經我自己看是因為在媒體負責商業廣告運營,我第一次見到一家不大的服裝店店主願意花這麼大心思研究購買心理學,而這些年,我身邊很多樸素的人,給了我很多樸素的驚喜和欽佩。
我忍不住問:“難道衣服不是非常自我的選擇嗎?”
她一邊整理衣架,一邊慢悠悠地答:“衣服和人一樣,既要有敢做自己的膽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資本。不是你覺得自己有個性就有個性,要世界承認你有性格才真是有性格,不然,自我給誰看呢?沒有堅持自我的資本,就老老實實做家普通店,賣點大路貨,逼格不是裝出來的,得真有實力才行。至少現在,我賣不了那麼有個性的衣服,這是我開倒了一家店之後的心聲,不想我第二間店也倒掉。”
三十多歲的老闆,原來二十來歲也開過一家只賣自己喜歡的服裝店,很不幸地倒閉了,現在這個,是她深思熟慮之後的第二家店,生意紅火。
坦率的說,我很清楚,自我與自由都是奢侈品,非常昂貴,需要強大的資本後盾與心理建設,如果沒有,安安穩穩做個普通人,踏踏實實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裝逼擺酷,也是自知之明。
就像這家店的老闆,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以及顧客定位和喜好,到了一定年紀,不再不切實際地任性,倒也生活得周全。
而安穩的普通人,可能意味著要賣自己並不喜歡的衣服,忍受不熱愛的工作,忍耐矛盾重重的婚姻,有些無法脫俗的趣味,不能想走就走的旅行,很多普通人,包括我自己,都想著怎麼打破現狀,做個更好的自我,只是,破局既需要勇氣更需要資本,世界上有太多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希望在平凡的框架裡做出不凡的改變,希望賦予“自我”更多耀眼的光環,只有膽量,沒有資本,越是努力折騰,越是殺傷力大。
既要有敢做自己的膽量,更要有能做自己的資本,的確是生活平順的哲學。
後來,高冷妹子的店開不下去,轉讓給暖豔老闆,成了她更加紅火的第三家店。
或許,就像笛安說的,從一開始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賦其實只夠做個不錯的普通人,然後人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