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港灣

揭秘青春期男孩的心理特點 家長應積極應對“逆反”心理

對青春期男孩的心理關注異常重要。那麼,這個時期具體都有哪些主要的變化呢?
第一,
性心理的變化
進入青春期發育初期,男孩開始對異性敏感,本能地產生對異性的疏遠與反感。隨著性發育漸趨成熟,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會產生性幻想,甚至會想到和心愛的女孩性接觸,進而產生遺精現象。
第二,交際方式的變化
青春期的少年開始主動與家庭外的人建立關係。他們渴望友誼,希望有傾訴心聲的朋友。他們具有自發形成的社交能力,
有的青春期男孩社交能力比較差,往往會感到孤立、寂寞或者無助。青春期男孩的成長過程中,同伴和群體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長輩的影響。
第三,獨立意識增強
青春期的男孩有了自己獨立的興趣、愛好、見解和主張,他們不再安于爸爸的袒護和安排,而是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和獨特的行為方式。
第四,關注自己的形象
青春期前的男孩關注的多是同伴手裡是否多了自己沒有的玩具,
而進入青春期之後,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身材和體貌,並且有了愛美的意識。
第五,自尊心增強
青春期男孩已經開始注意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關注爸爸、同學、老師和鄰里對自己的評價,並且希望得到理解、尊重和寬容。青春期男孩有了兒童期沒有的諸多變化,他們慢慢地走向成熟。在這轉化的過程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對性心理的困惑,
有對周圍人不理解的煩惱,有自己的特立獨行,也有同伴之間的互娛互樂。
青春期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幹”。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這個時期,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一、逆反心理的由來
初中的孩子,隨著接觸範圍的擴大,
知識面的增加,內心世界豐富了,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有時與父母的價值觀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對,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於是就在同齡孩子中尋找共鳴,父母也就變得不那麼親近了,此時,如果父母不瞭解子女的這種心理、生理變化,一味簡單、生硬地管教,就會迫使子女產生反抗情緒和行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
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現見解,但又判斷不准;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家長知識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一是把子女看成是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二是父母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相實現,但沒有實現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獨立。於是矛盾必然產生,反抗行為在所難免。反抗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不與父母交談,有的與父母陽奉陰違,有的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1、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藝作品,越是受批評,人們越是想看,想方設法要弄到手,一睹為快。這些都是由於好奇心的緣故。
2、對立情緒,任憑你“苦口婆心”,千言萬語,他卻無動於衷,認為你是虛情假意,吹毛求疵。
3、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這是人們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由於孩子理智程度較差,這種欲求也更強烈。
三、“心理斷乳期”的實質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當父母的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正確看待這一時期,採取歡迎的態度。
為此,對於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家長更應看到逆反心理的積極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現的好奇心,是一種渴求認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動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四、積極應對“逆反”心理
1、善於理解孩子
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援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2、加強感情投資。無論是心理學理論還是大量的社會現實都在說明,感情是一隻無形的手,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並非順理成章,並非符合科學要求,但由於感悟的因素,無形地左右著人拉的某些德,這就是情感魅力。對於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在其行為意向和決策中,受感悟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好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如果我們家長在感悟上與孩子多些相容、多些親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會再有那種厭惡、背離、心理自然就會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強對社會文化現象的分析和導向
面對社會錯綜複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青少年往往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常常是因為好奇心驅使進行模仿,難以辨清其實質或其中蘊含著的積極、合理因素。這不需要我們家長及時、有效、準確地把握這些現象和問題,把它提出來與孩子進行交流,深刻分析其實質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幫助青少年建構正確的認知,避免盲目的追隨。這也可預防、消除逆反心理。
4、積極、鼓勵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可社會心理學家卻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最渴望的是他人的讚美。讚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靈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種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讚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能使人們堅定發展的方向。我認為,多一種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多一句讚美,就有可以把搖擺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們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評雖然可以説明受孩子認識錯誤,但其心理是不悅的,至於粗暴的批評,更是一種適得其反的做法。為此,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調適採用少些批評多些鼓勵、少些訓斥多些讚美,不啻是個好辦法。

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相實現,但沒有實現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獨立。於是矛盾必然產生,反抗行為在所難免。反抗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不與父母交談,有的與父母陽奉陰違,有的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1、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藝作品,越是受批評,人們越是想看,想方設法要弄到手,一睹為快。這些都是由於好奇心的緣故。
2、對立情緒,任憑你“苦口婆心”,千言萬語,他卻無動於衷,認為你是虛情假意,吹毛求疵。
3、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這是人們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由於孩子理智程度較差,這種欲求也更強烈。
三、“心理斷乳期”的實質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當父母的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正確看待這一時期,採取歡迎的態度。
為此,對於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家長更應看到逆反心理的積極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現的好奇心,是一種渴求認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動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四、積極應對“逆反”心理
1、善於理解孩子
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援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2、加強感情投資。無論是心理學理論還是大量的社會現實都在說明,感情是一隻無形的手,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並非順理成章,並非符合科學要求,但由於感悟的因素,無形地左右著人拉的某些德,這就是情感魅力。對於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在其行為意向和決策中,受感悟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好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如果我們家長在感悟上與孩子多些相容、多些親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會再有那種厭惡、背離、心理自然就會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強對社會文化現象的分析和導向
面對社會錯綜複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青少年往往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常常是因為好奇心驅使進行模仿,難以辨清其實質或其中蘊含著的積極、合理因素。這不需要我們家長及時、有效、準確地把握這些現象和問題,把它提出來與孩子進行交流,深刻分析其實質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幫助青少年建構正確的認知,避免盲目的追隨。這也可預防、消除逆反心理。
4、積極、鼓勵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可社會心理學家卻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最渴望的是他人的讚美。讚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靈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種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讚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能使人們堅定發展的方向。我認為,多一種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多一句讚美,就有可以把搖擺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們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評雖然可以説明受孩子認識錯誤,但其心理是不悅的,至於粗暴的批評,更是一種適得其反的做法。為此,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調適採用少些批評多些鼓勵、少些訓斥多些讚美,不啻是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