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女目前在中文主要有兩種不同涵義。一般大眾所說宅女,
通常指長期足不出戶的女性。原指禦宅女,既女性禦宅族(禦宅族與足不出戶毫無關係)。一般大眾所說的宅只是生活表像上出門較少。
常包括以往所說的乖乖女、家裡蹲、NEET、懶人、居家辦公者,一般大眾認為她們從小就好靜,不喜歡人多。獨生子女,家人不放心在外面跑,所以經常被關在家裡。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對親戚朋友的感情不是特別的強烈,交際圈子小等等 ,宅的原因是不願意與外人交流,
待在家裡,習慣性的逃避現實生活,於是就成宅女了,實際就是自閉傾向;禦宅族所說的“宅”是對“禦宅”一詞的簡稱,指思想理念層面,簡單來說就是對某一領域極為喜愛,並因愛好而有深入研究,與是否出門無關。顯然喜愛某一事物並有所研究的人不一定出門少(比如到處拍攝火車的鐵道宅),在家不出門的人並不一定與愛好有關,通常心理障礙才是不出門的原因。
二者所指並非同一層面,因此也確有同時具備兩方特徵的人。
區分腐女
中文地區又常常將熱衷於幻想BL(Boys' Love)的“腐女”(ふじょし,fujoshi,全稱“腐女子”)與“宅女”混淆,誤以為“腐女”是“宅女”的別稱。雖然在族群上有所交叉,但這實際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腐女子”一詞源自於日語,是由同音的“婦女子(ふじょし)”轉化而來,為喜愛BL的女性自嘲的用語。“腐女子”的“腐”在日文有無可救藥的意思,
而“腐女子”是專門指稱對於男男愛情——BL作品情有獨鍾的女性,通常是喜歡此類作品的女性之間彼此自嘲的講法。非此族群以“腐女子”稱呼這些女性時,則是帶有貶低、蔑視意味的詞彙。在日本一些地方,直接稱呼對方為“腐女”是不禮貌的事情。
由於“腐女”喜歡由BL的觀點詮釋原創作品,所以會有不少腐女親自繪畫和書寫相關同人作品。但“宅女”卻不一定是喜愛BL作品,“腐女”亦不一定會進行同人創作,
同時腐女對BL的熱衷程度不同,也並不都符合廣義禦宅族概念,因此“宅女”不一定是“腐女”,“腐女”也不是“宅女”的一個類別,但二者可相容並存。
華語圈一般大眾常誤以為“宅女”足不出戶,但實際上“禦宅女”不一定會呆在家裡不出門,早期的禦宅族進行ACGN研究活動所需的電子設備、錄影帶、書籍等物資價格昂貴,
單靠一個普通家庭的經濟能力難以全部擔負,當時通訊技術也不夠發達,交流討論管道匱乏,這促使“禦宅族”需要經常互相拜訪或到一些集會場所,共用或互相借用一些物資以減輕經濟負擔並進行討論交流,當今的禦宅族雖然因電腦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而對以上活動的需求大幅減少但也經常舉辦一些同人展等大型集會活動,例如日本的Comic Market、臺灣的開拓動漫祭、美國的Otakon、法國的Epitanime(大陸地區此類活動相對分散數量眾多,知名度與性質等方面各有差異,故不在此列舉)。
雖然隨著電腦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宅女”的日常活動越來越多的要依靠互聯網和家用電腦來完成,這使得其留在家中使用電腦的頻率要高於一般大眾,而這種表像給不瞭解具體情況的一般大眾或多或少留下了“‘宅’就是討厭出門”的印象。但這一生活狀態上的表像並不能成為判斷“宅”的標準,“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技術條件下均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生活狀態,但“宅”另有普遍適用的共同特徵。
儘管“禦宅”一詞其日文漢字有“宅”這個字,但這個詞所指代的是“您”或“您家”,更完整的將是“您家的人”,是一種人稱代詞,一種敬語。而漢語中原本“宅”只用於指代“住宅”這個物,這種語言環境差異,正是華語圈對指代人的“宅”出現概念混亂的根源。
例如日本的Comic Market、臺灣的開拓動漫祭、美國的Otakon、法國的Epitanime(大陸地區此類活動相對分散數量眾多,知名度與性質等方面各有差異,故不在此列舉)。
雖然隨著電腦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宅女”的日常活動越來越多的要依靠互聯網和家用電腦來完成,這使得其留在家中使用電腦的頻率要高於一般大眾,而這種表像給不瞭解具體情況的一般大眾或多或少留下了“‘宅’就是討厭出門”的印象。但這一生活狀態上的表像並不能成為判斷“宅”的標準,“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技術條件下均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生活狀態,但“宅”另有普遍適用的共同特徵。
儘管“禦宅”一詞其日文漢字有“宅”這個字,但這個詞所指代的是“您”或“您家”,更完整的將是“您家的人”,是一種人稱代詞,一種敬語。而漢語中原本“宅”只用於指代“住宅”這個物,這種語言環境差異,正是華語圈對指代人的“宅”出現概念混亂的根源。